“我于昨晚去世,走时心如止水”,这是南京一小区内81岁独居老人留在遗书上的话,遗体被发现时,老人已去世2个多月。但更让人难过的是,老人以为儿女会很快发现,还叮嘱儿女一切从简,尽快将自己火化......随着时代发展,越来越多老人选择或被选择独居。
一、为什么独居老人越来越多
根据《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》,截至2020年,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和独居老年人数量已达1.18亿人。此外,贝壳研究院发布的《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》显示,目前独立居住的老年人(指独自生活或与配偶同住)占比已高达65.5%。即使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,也有48%选择独立居住。
这些数据表明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家中独自居住或与配偶同住,并且这一趋势在不断增长。
随着健康寿命的延长,老年人空巢和独居的比重也在逐渐提高。这一趋势除了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变革有关外,还涉及到一些心理原因:
1.社交不需要面对面打交道
现代科技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社交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互动。老年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、社交媒体、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,不必依赖于传统的面对面社交。这让他们在独居或空巢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社交关系,减轻了孤独感。
2.自我价值的提升
在自己的居住空间内,老人可以自主安排生活,独立解决问题,保持自尊和尊严。这种自主性和自我管理的经验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,提高生活质量。
虽然老年人的独居或空巢状态可能源于多种原因,但在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基础上,越来越多的老人可以适应独居生活,让生活依旧丰富而有意义。
二、孤独感与寿命有什么关系
2021年7月,《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》刊登了一项研究,该研究定量分析了孤独感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寿命和健康寿命的影响。研究选择了新加坡的3449名60岁以上的参与者,分别在2011年、2012年和2015年接受了调查,通过填写问卷来报告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孤独感。
最终发现:
①在60至70岁年龄段,有时或总是感到孤独的人,其总寿命比没有孤独感的人缩短了3至5年;
②70岁以上有孤独感的老年人总寿命缩短了3至4年;
③80岁以上有孤独感的老年人总寿命则缩短了2至3年。
这项研究结果强调了孤独感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寿命产生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及早识别孤独感并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,有望延长老年人的总寿命和健康寿命,提高晚年生活质量。
三、古人言“老泄残精,人穷寿尽”
古人认为,构成人体的三大要素是精、气、神。其中,“精”代表着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,而“气”象征着来自自然界的生命能量,“神”则包括了各种精神意识、思维活动和知觉。这三者之间紧密相互关联,缺一不可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,精、气、神之间也可能出现不顺畅的情况。如果不采取措施,身体逐渐失去“活力”,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。
因此,“老泄残精,人穷寿尽”,可以理解为,如果在老年时期仍然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和精神,那么将会损害身体,加速缩短寿命。
例如,熬夜、吸烟、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,以及不断胡思乱想、对各种事情过于担忧,都可能对精神和体力造成伤害。虽然年轻时身体可能还能够恢复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的恢复机能逐渐减弱,因此容易伤及身体的基本元气。这也解释了“病从心生,久病难医”的道理。
此外,需要注意的是,老年人持续堆积的“孤独感”,也会对精气神造成伤害。如孤独感可能引发抑郁和焦虑,影响心理健康。这种情绪负担反作用于身体,使激素水平发生变化,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。此外,长期的孤独感可以导致长期的应激反应,进而发展为慢性炎症,对身体健康不利。
因此,关注和减轻孤独感对于维护身心健康和长寿至关重要。
四、老年人如何面对孤独心理?
1.转变角色
老年人需要适应新的社会和家庭环境,培养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兴趣爱好。子女们也应理解父母的焦虑心态,分散他们的注意力,帮助老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。促进老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,为老人提供社交机会也是重要的。
2.保持心态平衡
保持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非常重要。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益。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会缩小问题的重要性,放大快乐的事情来保持平衡的心态。此外,合理的饮食和注意外表的打扮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。
3.科学用脑,适当运动
学习新的技能和参加智力活动有助于保持大脑活跃。同时,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,如有氧运动(如做操、打拳、慢跑等),每次至少30分钟,可以促进身心健康。
4.及时就医
如果老年人出现严重的焦虑、抑郁、失眠或多疑等精神症状,可能已经罹患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,应及时寻求专科医院的医疗帮助。
总结:每一个人都会走向老年,关爱独居老人,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,既是我们现在的义务,也是我们未来的保障。
热点资讯